虚伪!签下2.12亿顶薪后就翻脸,NBA最无情的球星,哈登看错你了

发布时间: 2024-07-25 11:14 作者: 小凡看球 文章字数:1874字 阅读时间:5分钟

摘要:太虚伪!签下2.12亿美金超级顶薪后就翻脸不认人,公开嘲讽老东家,NBA最无情的球星,哈登看错你了!文|老侃侃球编辑|老侃侃球NBA夏季联赛已经打完,新科状元和榜眼表现辣眼睛,火箭探花秀谢泼德却异军突...

太虚伪!签下2.12亿美金超级顶薪后就翻脸不认人,公开嘲讽老东家,NBA最无情的球星,哈登看错你了!

文|老侃侃球

编辑|老侃侃球

NBA夏季联赛已经打完,新科状元和榜眼表现辣眼睛,火箭探花秀谢泼德却异军突起,一枝独秀,成功入选夏联最佳阵容。与此同时,伦敦奥运会男篮热身赛也刚刚结束,美国梦之队状态不佳,最终还是依靠已经39岁詹姆斯的超神发挥,扛起了整个球队,多次惊险取胜,男篮主教练科尔差点阴沟里翻船,名节不保。

不过,NBA联盟自由球员交易市场这边,却稍显冷清。今夏自由市场仅有的几条‘大鱼’均已尘埃落定,完成签约。其中,当选美国奥运会旗手的詹姆斯,选择主动降薪,以2年1.04亿美金的合同重回湖人,其中还包括交易否决权和第二年的球员选项;金州勇士四冠功臣克莱-汤普森意外与球队闹掰,选择降薪加盟独行侠,辅佐东契奇和欧文继续冲击个人第五冠,赌气意味太重;哈登则是2年7000万美金续约快船,然而,下赛季争冠之路依旧艰难。

展开全文

而之所以说哈登在快船队的争冠之路艰难,究其原因,是球队大核心之一的保罗-乔治主动选择离队,奔赴哈登的老东家费城76人,辅佐恩比德冲击季后赛。不得不说,在友情和金钱面前,乔治选择了金钱。确实,谁会跟钱过不去呢?面对76人甩出的4年2.12亿美金超级顶薪,乔治没有理由拒绝。

不过,离开归离开,一拍两散即可,各自安好。哪曾想,乔治刚到费城76人不长时间,就在自己的播客节目中,炮轰老东家快船没有人情味,公开嘲讽快船队就是洛杉矶二队,更像是湖人队的替补球队。不得不说,乔治这一波吐槽确实有点败人品了。

节目中,乔治表示:“ 我的家就在洛杉矶,我没有离开那里的理由。不过,快船却没有给到我足够的尊重,一开始他们给我抛出了2年仅仅只有6000万美金的续约合同,那简直就是侮辱。”

确实,据美媒ESPN后期的补充报道,快船第一次提供的续约报价是在去年的10月份,不过,那时乔治还身背两年的快船合同,其中24-25赛季为球员选项。不过,随着上赛季开始后,快船管理层提升了报价,均薪涨到了4500万美金左右,依旧遭到了乔治的严词拒绝。

播客中,乔治同样谈到了这份报价合同,他表示:“ 今年1月份,快船在没有给我任何通知的情况下,用3年1.5亿美金的合同续约了伦纳德,当他们事后询问我的意见时,那就像说‘我们已经续约了伦纳德,你要怎么样’。我就跟快船说,那就给我一样的合同吧,结果快船并不想给我那么多,那就这样吧! ”

而随着赛季结束,快船终于妥协,承诺给到乔治一样的续约合同。不过,乔治又要求增加交易否决权,双方再次谈崩了。休赛期,双方选择和平分手,乔治以4年2.12亿美金的顶薪合同加盟76人,还有15%的交易保证金,费城的诚意确实给的足够多。

如果事情到此结束,也就可以画上句号了。然而,乔治大概依旧觉得不解气,随后在自己的播客节目中,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吐槽大会。乔治表示:“ 在洛杉矶这座城市,效力于快船而非湖人,那种感觉真的很糟糕,就像在二队打球,你懂我的意思,不管是球迷还是媒体,快船一直都像是湖人的替补!很多人都在说,我当初应该加入湖人,而非快船!”

对此,快船随队记者Farbod Esnaashari也没惯着他,转发乔治推特并点评道:“我从来没见过一个球员,这么不顾一切地想让球迷嘘他,不可理解!”

很显然,乔治这一波操作确实挺败感的。为此,有球迷还转发了之前乔治阴阳哈登的言论。

就在赛季结束之后不久,乔治接受媒体采访时,谈到了哈登加盟球队后的变化,他表示:“ 哈登加盟之前,我们全员健康,精神高涨,我们还有威少,可以让整个球队焕发活力,我们准备大干一场。不过,转折点就在哈登来到之后,整个球队的状态出现了变化,表现也出现了波动。我们一度遭遇了6连败。当然,这并非说就是哈登的错,但是,那笔交易让我们失去了巴图姆、科文顿等悍将,他们一直都是负责脏活累活。没有了他们,我和伦纳德就不得不亲自担当起这些蓝领角色。

从这一段话,可以看得出来,乔治对于哈登加盟后,球队给自己的定位相当不满,再加上球队迟迟不给自己满意的续约合同,双方矛盾日益加深也可以理解了。但是,这种事后吐槽老东家的行为,确实不可取,而哈登之前多次公开夸奖乔治的表现,也真是看错人了!

  • 版权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jrs直播体育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
  • 本文链接:http://www.51jrs.com/news/detail/116884